身价·培训
成为飞行员的4条“航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方某航空公司飞行员小A:在国内,一般可以通过3种不同的渠道成为飞行员。
一些航空公司到委培民航大学定向培养的飞行员,在行业里通常被称为“养成生”。在委培的4年时间里,有3年在国内学习飞行理论,1年在国外或是中国民航学院进行飞行实践培训。养成生往往要和航空公司签订协议。
根据培训年限划分的不同,还有“2+2”和俗称“大改驾”的“4+1”两种模式。“2+2”一般是航空公司到普通高校选择理工类学生,转送民航院校学习飞行专业。在民航院校学习理论期间的费用,由学生自己缴纳,赴国外进行飞行实践的费用,通常则由航空公司承担。
“大改驾”则是指大学理工科学生毕业后应聘成为飞行员。与前两种模式不同,这种飞行员其实属于“半路出家”,不过其培养费用也是以公费培养居多,同样也要经过初始养成和模拟机训练等步骤。
调查:小A的说法得到了中国民航大学教师杨太鹏的证实:“这几种方式其实都是由学校为航空公司提供委培,那些未来的飞行员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经考试拿到合格证后,再到航空公司工作。”
但是从去年开始,成为飞行员的第4条“航线”也已悄然浮出水面:一些民营航空公司已经开始招收自费或半自费的飞行员。与此前所谓的公费飞行员相比,个别民营航空招收自费飞行员时,甚至不提供联系民航院校的途径,要由应聘者自行上学培训。另外,自费飞行员的培训费用,大多由其自行负担。
有限的培训渠道显然是造成飞行员紧缺的瓶颈。尽管目前国内已有8所院校开设了本科飞行专业,但真正能够提供飞行实践培训的仅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一家。目前中国每年培养的飞行员总数约为600至800名;而预计未来6至7年,国内民航业的飞行员需求量约为6500名。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无形中抬高了飞行员的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