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之后
1985年年底,周永康告别了自己深耕18年的盘锦。
在其市长生涯的最后几个月,盘锦地区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大水灾。时任总理赵紫阳曾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要保卫辽河大堤,保卫辽河油田,保卫盘锦市。”刚刚处理完灾情没多少时日,周永康任职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的调令就来了。
已于5年前调回北京的童晓光,还曾去周北京的新家拜访过。童记得,当时周氏夫妻两人感情还很和睦,他们的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
当时周永康还提出,帮童晓光在盘锦某学校当初中教师的儿子调到北京工作,但“一向不愿意求人”的童婉拒了。儿子对此颇有怨气,一家人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团聚。
之后的周永康没能保持快速升迁的速度——“他在副部长的岗位上一呆就是10年”。
1988年石油工业部转制拆分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周继续在中石油当副总经理,童晓光习惯称那个阶段级别不变的中石油为“石油部”。
“那个时候已经能看出来,他已经有些骄傲不满了。”童晓光说。
这种主要体现在周对中石油总经理王涛的态度上。王从石油工业部部长到中石油总经理稳稳干了10年,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做副职的周永康无法“继续往上走”。
1988年童晓光以总地质勘探师的身份参与塔里木油田开发,与兼任油田总经理的周永康再次共事。他说,周当时对王涛的情绪,“周围的人都已经能看出来了”。
“王涛是个很善良的人,实际上是搞业务的,后来已经把权都放给周永康了。而周,其实还是搞政治的。”童评价。
那时候,一帮老石油人每年都要聚聚,周永康常向其他人介绍童,称其为“自己的老师”。后来沈阳军区的某政委宴请周永康,童作为随行人员坐在宾客席上。同桌的一位军区领导告诉他,周永康真不应该到石油部去,在辽宁省多好。当时已经有声音,周永康可能会调到辽宁省做主要领导。“可能(到辽宁省)升得更快?”他推测。
童晓光曾在塔里木油田开发期间,公开反对一些不计成本的开采行为。他后来承认,在中国的语境下,这种唱反调的言论是很有风险的。不过投入大量人力资金的“塔里木石油会战”还是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过去我们把石油看到太深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从传统意义来说,获取石油的途径已经不是那么难了。”童晓光说,“不过,石油在中国政治体系里石油的话语权很大。”
90年代中后期,杨广吉与周永康见了最后一面。
那时候,他进京去中石油总公司报送一批材料,忙完正事儿想去看望一下老领导。到了周永康的办公室,秘书却把他拦在了门口,不让他进去。
杨广吉的倔脾气上来了,跟对方争辩:“我看看就走,怕什么玩意儿!”就要硬闯。动静不小,周永康闻声而出,两人站在门口一阵寒暄。
周向他解释:“你看,正好中组部的人找我谈话呢。我现在正忙,没时间接待你。”杨看见屋子里的确有两个穿着蓝色中山装的工作人员。周继续问,你在北京呆几天,有什么事儿等我忙完了咱们好聊。当时周永康还兼任着胜利油田的党委书记,杨广吉已经想到,可能是在谈提拔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