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机长当时的感受”
昨日,针对机组人员是否有疏忽,空管是否有问题,记者采访了台湾民航学者许耿睿。
长江商报:现在几乎把所有矛头都指向空管,你怎么看?
许耿睿:我觉得也不尽然,是否看看750机组也有疏漏。
长江商报:750机组疏漏在哪里?
许耿睿:不仅750机组,包括MU的签派等等,都要先从自身上找问题。比如750机组从旭川起飞前,就应该知道首都机场的天气状况,那你进入黄海后,是否就不应该还依旧飞北京?
长江商报消息 MU750载近200人,空中盘旋46分钟,落地时燃油仅够再飞半小时。
10月25日,北京遭遇严重雾霾,期间,俄罗斯航空公司一架由莫斯科飞往北京的SU200航班(机型A—330),为等冷空气到来吹散雾霾在空中盘旋93分钟的新闻由媒体广泛报道而被大家熟知。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就在差不多时间,一架由日本旭川飞往北京的东方航空公司航班号为MU750的航班(机型为A—321)也遭遇到相同的处境。只不过,当载有近200人的MU750准备备降济南、青岛两机场时,均遭拒绝,以致这架飞机一直在华北上空多次往返,改变航向,当最后落地后,机内仅剩燃油1520公斤,只够飞行约半个小时,险酿险情。
1、空中徒劳奔波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也是为赴日提供更多便利和选择,东方航空公司于今年7月10日开辟了北京—旭川—北京往返航线,由A—321执飞。
旭川机场位于日本北海道东神乐町民用机场。10月25日,MU750计划于18时40分从旭川机场返回,22时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当地时间)。
当天晚上,旭川天气一般,但不知什么原因,MU750的最后起飞时间延迟到19时47分(当地时间)。
MU750起飞后,航向朝东南方向,先后穿越日本海和朝鲜,在黄海一侧沿着海岸线飞行,在山东青岛和即墨之间,掉转航向,飞向目的地北京。
记者在ADS—B航图上看到,大约在23时30分左右,MU750进入北京空域,23时55分,MU350在北京第一次进近(飞机下降时对准跑道飞行的过程),此时,它的高度是1000米左右。看来,在当天的严重雾霾中,MU750机长还是想把MU750落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