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行政级别提升了,司局级领导的固定工资,也和电子企业的入职新人差不多。”王云透露。
在他看来,近一年来,公务员在青年群体里的吸引力“降温”,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公务员承受压力大。经媒体广泛报道,公务员“光鲜下的辛苦”逐渐为大众所知。
陈翔在工作中,曾遇到抵触他工作的市民,比如,检查行李。“涉及到税费,大部分旅客会产生抵触心理,会觉得你收了税肯定是自己贪了。会有人埋怨,甚至要打人。我们一旦遇到,忍气吞声是普遍现象。”他告诉记者。
二是中央“八项规定”和反腐浪潮之下,对公务员行为的约束更严,“灰色福利”大幅缩水。
第三,对公务员的社会评价也“今不如昔”。
“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说起公务员,就认为是腐败分子,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王云说。毕业于北京知名高校的他向记者坦言,踏入这个岗位前,他没有抱着“渴望从职务中得到灰色收入”的目的。“第一是我们受的教育还比较正统;第二是当贪官的‘性价比’太低了,为了一笔钱,就把自己的一辈子搭进去,太不值。”
采访中,多名青年公务员“举双手”支持“八项规定”:“以前也没什么灰色收入,现在还不用喝酒了。很欢迎,支持严格管理。”
“不想成为混吃等死的人”
然而留下的年轻公务员,也遭遇了“本领危机”。
王云进入部委工作的5年,就“和当初的想象有很大差距”。
“原以为可以大展拳脚、改变世界,实际发现我是一个大机关里的螺丝钉,事务性工作多,发挥空间很小。”
王云认为,自己学到更多的是“服从指挥、肯吃苦”。“如果单论短期内的专业工作能力提升,公务员并非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职业。”他分析。
在他周围,有干“第二职业”的同事。“比如兼职开网店的、帮亲戚做代购的,都是靠把时间和精力投进去赚点外快,但没有以权谋私、搞点便利的。因为业余时间很少,赚得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