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半以来,公务员的灰色收入、隐形福利锐减。反腐风暴劲吹,也让“公务员”这个头衔看上去不再像“金饭碗”。
“就像围城,在外头的人想进来,里头的人冷暖自知。”陈翔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福利少了”,留下什么?
陈翔不知道,刚过去的6月23日是“联合国公务员日”。对他来说,这只是又一个“周一上班日”。每年一两次查出走私文物、毒品、象牙,是他最兴奋的时候。
2011年,他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考试,成了中部某省会城市海关的一名公务员。
其单位是中央拨款机构,陈翔不享受地方的福利待遇,每月工资3600元。“过年、过节、加班,都没有过节费和补贴。单位派我们到机场工作,机场会提供工作餐,再没有其他了。”
地方公务员的“灰色”福利,曾令陈翔“眼红”。2011年末,他的一名在地方街道办工作的同学从单位分到了9000元。“没有任何名目,据说是财政预算余下的,每个基层人员都有。”
但“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他的同学再无这项“福利”。而陈翔单位里,也有一批“领导干部用车”被收归统一管理。“我刚工作时,单位偶尔会发苹果之类的,现在也没了。”
在中央部委工作5年的王云(化名),则明显感觉到,公务员岗位在年轻人中的“降温”之势。
2010年时,计算机系毕业的他选择当公务员,理由有三。“第一是体面,将来发展空间大;第二是稳定,旱涝保收;第三,体制内的福利总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