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拍卖结果证明资不抵债的结论不成立,法院采信的吴英剩余资产1.7亿元的《鉴定结论书》如果明显偏低,吴英案的定性有必要改变;如果法院无法公布拍卖的明细清单,围绕拍卖程序正义的质疑不会停止;如果债权人无法拉出债权清单,甚至不愿意诉至法院,民不举官不究,围绕吴英案的所有行为就是空对空导弹; 最终,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有关机关除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
吴英案引发关注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吴英一度被判死刑激起对民企生存困境的巨大同情;其次,吴英案的资产处置中存在太多不合规不合常理之处,激起公众对司法公平底线,对自身生存环境是否安全的巨大疑虑。
健康的、高效的市场一定是法治市场,尤其是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的经济体,信用根基尚未建立,失信现象四处泛滥,已经深入影响中国社会的运作成本、金融定价、出口产品的价格。
吴英案是衡量法治市场的天平,是检测未来社会公信力的试金石,此次吴英资产处置是一次机会,让民营企业看到政府的诚信,让公众体会法治的尊严。
本文作者:叶 檀 (著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