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无论是刻意的低调还是性格使然,争议之声一直伴随着吕中楼和沁和能源集团,出来面对成了吕中楼目前最好的选择。
2001年沁水当地的煤炭企业改革完成之后,国有资产流失的声音就开始出现,并时不时发作,成为悬在吕中楼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你想不出名也不行,你想低调,躲不过去。”有人这样评价。而在吕中楼眼里“只要晋城有什么负面消息,有人就往我身上引”。
这一切都与最初的第一桶金密切相关。2002年采访此次改制的山西某报记者李某回忆:当时美其名曰“靓女先嫁”的县营煤矿改制,实际上是甩包袱,因为实在撑不下去了。后来视作金玉一般的煤炭,那时可以白送。
作为资源型企业,沁水煤矿改制过程中没有涉及最核心的价值来源——煤炭资源的采矿权,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硬伤”,《瞭望东方周刊》曾经这样报道。
沁和能源第一任经理潘新建,2002年12月被辞退后,成为持续上访反映“贱卖国资”的主要人物。
“在这件事情上,我已经说了很多了,现在说也没有什么意思。”潘新建对记者表示。
持续发酵之下,有媒体开始对此事关注,有网站登载了“山西沁水十年间数百亿国有资产官商勾结侵吞流失”的报道,后被吕中楼告上法庭,法庭判决该网站向吕中楼赔礼道歉并赔偿1万元经济损失。
此事一直纠缠,甚至惊动了时任山西省长于幼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