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于文物自身的特殊性:文物具有独有、稀少的特性,只此一件,如爱好者众,如通过市场交易,则只能是出高价者得之。因此,出售者希望卖到最高价,而买者则希望‘捡漏’,交易双方都视‘公平交易’为虚言,都将‘诚信’抛到脑后,市场形同虚设了。所以,市场只是文物流转的场所之一,由于从交易双方的获益考虑,市场的公开交易并不一定是交易者的最佳选择,于是就有了场外交易,有了私下交易。”
民间藏家手里的藏品想要实现变现,多半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而碍于藏品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问题,一般的国有收藏机构甚至拒绝收藏或接受捐赠,哪里才是这部分文物的最终归宿?面对浩浩荡荡的7000万收藏大军,民间文物收藏的边界又在哪里?
“排除掉在国家法律框架外进行的收藏和赝品藏家,留下的数字才是理性的,才算合理的民间收藏。”高蒙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