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没想到要在项目上花费这么多时间。
吴雨:更令人苦恼的,是这6个项目实际上是来自同一个研究课题,只是名目不同、来源不
同罢了。申请这么多项目、搞这么多答辩、汇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劳动、浪费精力
。
记者: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少申请两个项目?
吴雨:我们从事的是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全部来自纵向(指来自国家财政,横向是指来自企
业或地方政府——编者注)的竞争性项目,需要年年申请,否则就“吃了上顿没下顿”。而
每个项目的经费都比较少,6个项目的总经费平摊到每年,一年课题组也就是120万元左右
。而且,并不是每个申请项目都能获得批准,我们申请的项目,能有一半成功已经很不错
了。如果申请的项目少了,课题组就没法运转下去。
记者:这话怎么讲?
吴雨:我们课题组有20多号人,除了给研究生发劳务费,还要给正式人员发绩效工资,支
付水电费,等等。所有这些费用,都要从项目经费中出。
我国的项目经费,是典型的“重物轻人”:经费的90%左右,是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支付材
料费、会议费、出差费的;用在人身上的,只有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其中,专家咨询费
是发给项目外人员的,劳务费只能发给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劳务费
的比例很低,经费少的项目是15%,多的是10%。如果按120万元算,大概有18万元的劳务费
。
我们组有16个研究生,平均下来也每月不到1000元。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他们选导师之
前都要做调查的,如果你这个课题组项目经费太少,他们就不报你的,这样研究生就招不
进来。
记者:除了研究生的劳务费,还有其他开销吗?
吴雨:给正式人员发绩效工资。为体现“多劳多得”,我所在单位目前采取的是三元工资
制: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前两项由院里、所里发,绩效工资中所里只负责“保底”
的部分,其余部分就要课题组自己想办法。而组里只有一个来源即项目经费。
记者:你们的绩效工资每月有多少?
吴雨:这个不一定,要看在研项目的多少。就拿我们组来说,前两年申请的项目比较多,
所以今年我们课题组正式人员平均每人每月8000元左右。少的年份每人每月只有二三千元
。
不管是8000元还是二三千元,都只能从项目经费中出。而按照规定,项目经费是不能用来
支付正式人员工资的。但我们组又没有其它的经费来源,你叫我这个组长怎么办?
记者:您的收入有多少?
吴雨:我是研究员,又是组长,收入在组里算高的,每月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加起来4000
多;加上绩效工资,平均每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