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无能为力的地方,要会适应而且去利用它!!
反正科学研究本身很单纯,想得太多太聪明,会耽搁自已干正事。
所以我愿意就这么干下去。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再好,那里没有自已的事业。
压力还是有一些。本人无房,借单位的房子。中科院不比大学,从来不管这些。在帝都我
和LP忙一辈子也买不起。但有信心不会住在大街上。要真到那一步估计也不单是家亡的问
题了。两人家庭城市贫民,希望将来自已的孩子永远也别忘这个本。
土鳖,没出过国挣过美元欧元,所以从来也没脱过贫。从最基层干起,博后、助研、副研
,一个也没落下。一家三口现在还都是集体户口,骑自行车或工交地铁上班,不会开车。
女儿今年小学转学交25K给帝国教育部,我也很郁闷也想去爆破某个地方。呵呵,无论从哪
个意义上而言,本人都是loser。估计上非诚勿扰的话,一开口24盏灯全灭。
但就这么着了,这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偶而会不平衡,但我接受所有的这一切。也许
老了的时候会后悔,打算到时候和也七老八十的LP聊天解闷,痛斥LYX以解恨(如果他老人
家那时还没下台的话)。
我跟学生说,如果想干下去,先看看自己家境。
反正我最近发现有兴趣或有毅力干下去的,已经都是富二代了。
关键是不是富二代,呆下来心不定啊。
一个半富二代,留下来了,开始还挺踏实的,
后来老婆意外怀了孕,立马踏实不下来了。
房子一买,压力立马大增,开始兼职了,
也不踏实做单位的活了。
内地科学家自曝年收入15万仍难养家 夫妻6年未买新衣服
2010年08月02日 07:54人民网-人民日报
采访对象
吴雨(化名),研究员,45岁,2005年回国,现任某国立研究所课题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该课题组目前有数名正式人员(包括研究员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10多名硕博连读的研究生。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以下反差依然令人尴尬。
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但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
却寥若晨星;2007年我国发表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总数已占世界第二位,但原创性
的重大科技成果屈指可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多年空缺;2008年全社会R&D(研究开发
投入)总量就达到4570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0多倍,但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受制
于人,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