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就买蓝莓的。”
以上熟悉的对话,在朵朵四五岁时常常上演。
我常常不自觉的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孩子的想法。潜意识里认为“我是对她好”,所以我帮她做的选择,我为她做任何事都是正确的。
实际上,这样爱孩子的背后,是不由分说的剥夺了她自主选择的机会。
替她做选择,剥夺了她选择的机会?当然,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我不仅仅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为她选择果酱,同时,又对她“明明想要草莓味”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是真的视而不见。 www.jing55.com www.jing55.com
我利用自己爱孩子的借口和理由,替她做了多少她并不需要的糟糕的选择啊。
再回头看,多么可怕的、被蒙蔽的、自圆其说的养孩子的逻辑。
爱孩子,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
溺爱孩子的大人,表面上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实际上却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而这种爱孩子的行为,却以“爱的名义”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朵朵平时的学习时间里,我常常压制住自己想要上前指导一番的欲望。
因为我慢慢看得清楚,父母之所以喜欢为孩子做决定,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存在感,而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一种“喜欢替孩子做选择”的养孩子理念,养出了无数个父母愿望的复制品,养出了满足父母自私需求的衍生品,而那个新生的、独立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