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网 - 经典养生 健康生活 - 今日头条

吃空饷公务员怎么处理

吃空饷人员明细公示表 清理吃空饷情况的公示
 2012年1月,有媒体反映“山西省静乐县县委书记女儿5年吃空饷10万元”。山西省疾控中心人事科一名女科员,2011年7月从山西省中医学院本科毕业,当年10月第一次到山西省疾控中心上班,却从5年前入读大学时,就每月领取由财政全额拨付的基础薪、生活补贴及住房公积金等,5年的学费亦由山西省疾控中心承担,累计吃财政空饷达10万元。经查实后,这位女科员身为县委书记的父亲被免职。

   2011年,曾有媒体报道福建龙岩的“最牛公务员”9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如此等等已不胜枚举。

   在中央编办曾印发的《中央编办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中,将“吃空饷”现象分为五种:在编不在岗的;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的;已经死亡未核销编制的;其他形式“吃空饷”的。

   此前,从媒体披露的“吃空饷”者数据惊人。湖北大冶市2001年清理出“吃空饷”人员272人;湖南邵阳市2003年年底清理出201人;四川南充市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清理出6760人;安徽亳州2004年清理出2484人。2005年9月,中央编办决定在全国对“吃空饷”问题开展全面督促检查。据公开报道,已完成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7个省、市、自治区,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2006年重庆市清理出2652名吃空饷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一年要吃掉1300万的财政经费。

原因:政府信息不透明  监管处罚力度不够  

   全国“吃空饷”何以如此普遍?“编制管理不严,用人制度存在问题,编制实名制无全面开展,这是执行问题。”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总结说,“地方上一些机关全面推行干部年轻化,达到一定年龄有没有提升到一定级别就让其退居二线给后边人腾位子。其根本还在于编制管理不严格,因为,只是退居二线,一般编制还占着,但有些机关借此可以安排年轻干部,至少说明编制管理存有漏洞。

   “此外,借调问题也助长了‘吃空饷’现象的存在,” 吕艳滨说,“岗位和业务本应对应,但有的单位人少事多,却没有编制,就只能借调。借调制度的存在一方面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又留有绝大漏洞,给“吃空饷”、占用其他单位编制留出余地。因此,关键还是编制管理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溯本追源‘吃空饷’现象的成因有三。”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刘熙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一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管理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上存在漏洞,导致部分单位职工擅自离职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等。二是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部分单位故意隐瞒职工离职、调出、死亡等情况,虚增工资人数总量套取资金留作单位自行支配。三是部分官员手中的权力异化。少数官员滥用手中权力提前安排还在读书的子女占用单位编制或长期不上班,仍足额领取工资。

   汪玉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吃空饷”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与以往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为能够尽快分流富余人员所采取的一些政策有一定关系。比如为鼓励一些工作人员永远离开党政机构,允许一些人停薪留职,到市场创业。也有的地方给离开党政机构下海创业的人员一定过渡期,在过渡期工资照发,待过渡期结束后,再停止其工资和福利。其次,一些上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往往喜欢从下级借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仍然由原单位发放,这也客观上为“吃空饷”提供一定的空间。第三,目前我国县乡两级对领导干部的年龄要求过于呆板,往往领导干部刚过50岁,就要从第一线退下来,退到二线实际等于可以自由、回家不上班了,但所有工资福利仍然按照在职对待。

前一页   1   2   3   4   5   后一页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