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除HIV外,还包括并发症的护理。除注意HIV的消毒隔离外,还应针对患者的并发症的不同病原,作好呼吸道、体液及接触隔离。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带好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好隔离衣,做好自我防护。
另外,针对艾滋病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如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进行不同护理。
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有新进展
Anmebo 今日医药资讯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在恒河猴模型上进行了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试验,去除了血液中的中和抗体等其他可能影响腺病毒感染效果的因素,使疫苗可在体内更有效地发挥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病毒学杂志》上。
腺病毒,尤其是人5型腺病毒(Ad5)已被广泛作为重组基因治疗和疫苗载体,最新数据表明,全球约有1/4的基因治疗和疫苗载体的临床试验应用了Ad5载体。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人群中普遍存在腺病毒中和抗体。去年一项研究发现,超过七成的华南地区人群中Ad5抗体阳性,研究还发现,即使是Ad5抗体阴性的人,在使用过一次Ad5载体产品后,也会转变成Ad5抗体阳性者。这些腺病毒中和抗体很大程度会使腺病毒载体疫苗失效。
为探索如何避免体内腺病毒中和抗体这种负面影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博士课题组建立了恒河猴模型。首先将外周血单核细胞从腺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的个体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在体外感染,接着将其通过静脉回输该个体。由于在分离纯化外周血单核细胞时,已去除了血液中的中和抗体等其他可能影响腺病毒感染效果的因素,因此,疫苗可在体内更有效地发挥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人员在恒河猴模型中,利用这一新的技术进行了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的验证。
艾滋病预防性药物研发获重大突破
时间:2014-03-25 11:11 来源:健康报
纽约市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何大一教授所领导的团队最新研发的预防性药物GSK744LA,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逆转录整合,能够让猕猴在近3个月内不被直肠内接种的HIV病毒感染。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在为期8周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在第1周和第4周给8只猕猴各注射一次这种药物,然后用与人类艾滋病病毒相似的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攻击猕猴,每周攻击一次,实验结束时发现,8只猕猴都健康无恙。在对比实验中,没有注射药物的猕猴全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