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网 - 经典养生 健康生活 - 猎奇

盘点中国家族腐败案 为何“家族式”腐败愈演愈烈?

中国当代最腐败的家族 透视当前中国的腐败形势,腐败案件的反思

如何管好领导“身边人”,成为反腐败斗争中的新问题。在近年查处的腐败大案中,官员个人的腐败与家族腐败紧密联结在一起,“夫妻、父子、父女”一同判刑的“家族腐败”案屡见不鲜。

中国当代最腐败的家族 透视当前中国的腐败形势,腐败案件的反思

 刑法学者、北京大学法学博士韩友谊分析认为,现实生活中,行贿人通常很难直接接触位高权重的官员,但与官员亲属交往相对容易。在很多官员受贿案件中,往往是子女、妻子先收钱后找官员办事。而一旦“出事”,官员以“自己不知情,没有收钱”等为托词,逃避法律制裁。

为何“家族式”腐败愈演愈烈?林喆教授认为,导致官员腐败“家族化”重要的因素是公权力“家族化”。

中纪委官员:当前腐败案件家族化通常家破人亡 中国当代最腐败的家族 透视当前中国的腐败形势,腐败案件的反思

2014年05月10日 09时:34分 中国经济网  

在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中,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职务犯罪时,往往与其“身边人”相互勾连、庇护,形成窝案。

   官员“身边人”包括配偶、子女等亲属,还包括情人、秘书、司机等与领导“关系密切的人”。反腐专家认为,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体现出腐败案件中公权力“家族化”,官员腐败“家族化”的新特点。

  如何管好领导“身边人”,成为反腐败斗争中的新问题。

  腐败“家族化”

  反腐败专家、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介绍,腐败“家族化”是指领导干部与亲友等“身边人”都参与官员职务犯罪活动,分工协作,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利益共同体。

  “有一次,我前往中纪委交流座谈,中纪委的一位负责人说,他们现在查办的腐败案件,通常是家破人亡。这反映出,当前反腐败案件的一个特点,腐败‘家族化’。”林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可以说,在腐败官员背后,几乎很难找出一个完全清白的家庭。”

  在近年查处的腐败大案中,官员个人的腐败与家族腐败紧密联结在一起,“夫妻、父子、父女”一同判刑的“家族腐败”案屡见不鲜。

  国家食药监总局原局长郑筱萸的案件中,其妻子、儿子均涉案,是官员腐败“家族化”的典型案例。在郑筱萸案中,一家三口悉数涉案,形成了一个完整腐败的利益链。这个腐败家族在药品、医疗器械行业通吃。郑筱萸之子郑海榕通过幕后操纵几家皮包公司,依靠买卖批文交易等来获利。郑筱萸则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其子大开绿灯,内外配合。

  涉案企业的行贿,大多数都是直接与郑筱萸的妻子刘耐雪和儿子郑海榕发生交易。

  除了由姻亲、血亲构成的家庭成员,秘书、司机等与领导关系密切的“身边人”,也是腐败案件中的主角。

  有专家根据牟利形式,将官员腐败“家族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官商合作型”,家庭成员有人当官,有人经商,以合法的商业项目,来掩盖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郑筱萸案便是此类典型。

  第二类是“近水楼台型”,在自己掌权的领域内,利用职权为家族成员经营公司、工程中标提供各种便利,近水楼台先得月。

  第三类是投桃报李型,先施惠于下级、商人,再打招呼让其“照顾”自己的亲属。以手中的公权力为交换砝码,为亲友牟利,间接捞钱。

  权力“家族化” 中国当代最腐败的家族 透视当前中国的腐败形势,腐败案件的反思

  根据正义网公布的贪官资料数据,亲属共同受贿比例已达81%。

  为何“家族式”腐败愈演愈烈?林喆教授认为,导致官员腐败“家族化”重要的因素是公权力“家族化”。

  曾引起媒体关注的“房媳”事件,就是公权力“家族化”的典型。山西运城纪委前工作人员张彦因两个户口和多套房产被停职调查,她的背后是以运城市财政局原局长孙太平为核心的“官员家族”——“房媳”丈夫孙宏军是夏县公安局原局长,孙家成员及亲属至少15人在运城市担任官员、公务员或国企领导。

前一页   1   2   3   4   5   6   7   后一页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