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网 - 经典养生 健康生活 - 猎奇

山西董事长被39人联名举报侵吞国资800亿

山西官员贪污800亿 山西晋城800亿巨贪
  随着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曾经被人熟视无睹的煤矿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围绕着黑色的煤炭,利益之争从未停止。

  沁水县地处沁水煤田腹地,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94%的地区拥有煤炭资源。而在2000年,该县财政收入仅为7225万元,为山西省50个贫困县之一。

  2001年沁水县正式启动煤改,把当时的国营永红矿、永安矿、侯村矿、嘉峰集运站(“三矿一站”)捆绑起来,以净资产方式出售国有股权,组建集团化公司。

  2001年12月12日沁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成立,股权设置为:中国和平(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山西省沁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晋城中嘉煤炭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润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出资1250万元到500万元,共5000万元,分别占股25%、25%、20%、20%、10%。

  5000万元注册资本金,除沁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实物出资的1250万元外,其他外来公司注册资本金约定可“一年内分三次”付清。剩余7700万元,后来约定“4年内收购完毕”。

  很自然地,吕中楼带来的“4家外地公司以3750万元购买了1.1亿元的国有资产,而且允许其注资延期到位,4年完成全部收购。”成为其“贱卖国有资产”,和“以沁水县国有资产挣的钱来买这笔国有资产”的根据。

  在当年,煤炭市场价格低迷,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吕中楼被认为是“靓女”招来乘龙快婿,却为多年之后的争议留下了导火索。

  当地媒体曾经总结了外来资本进入煤矿开采的两种主要模式,一是来自江浙一带的私营企业主,另一类是来自北京的投资者,其中吕中楼被认为是“典范”。

  “北京的投资者是随着沁水县国企改制由政府引入,江浙的投资者则走的是一条民间市场化的路径。颇有戏剧性效果的是,北京人在这里安营扎寨,江浙人却搭的是临时账篷。北京人在这里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江浙人却悄悄地扎进旧的体制中运作。”有媒体曾这样评价吕中楼和他的沁和能源集团。

  当时,吕中楼的眼光和手法与普通意义上的煤老板有所不同,呈现的结果也差异颇大。“我是1998年进军的煤炭行业,当时在沁水,一吨煤最低的时候15块钱,行业全线亏损,我还可以赚到钱。”吕中楼向新金融记者说。

后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一页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