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过去的争议
事实上,无论是刻意的低调还是性格使然,争议之声一直伴随着吕中楼和沁和能源集团,出来面对成了吕中楼目前最好的选择。
2001年沁水当地的煤炭企业改革完成之后,国有资产流失的声音就开始出现,并时不时发作,成为悬在吕中楼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你想不出名也不行,你想低调,躲不过去。”有人这样评价。而在吕中楼眼里“只要晋城有什么负面消息,有人就往我身上引”。
这一切都与最初的第一桶金密切相关。2002年采访此次改制的山西某报记者李某回忆:当时美其名曰“靓女先嫁”的县营煤矿改制,实际上是甩包袱,因为实在撑不下去了。后来视作金玉一般的煤炭,那时可以白送。
作为资源型企业,沁水煤矿改制过程中没有涉及最核心的价值来源煤炭资源的采矿权,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硬伤”,《了望东方周刊》曾经这样报道。
沁和能源第一任经理潘新建,2002年12月被辞退后,成为持续上访反映“贱卖国资”的主要人物。
“在这件事情上,我已经说了很多了,现在说也没有什么意思。”潘新建对记者表示。
持续发酵之下,有媒体开始对此事关注,有网站登载了“山西沁水十年间数百亿国有资产官商勾结侵吞流失”的报道,后被吕中楼告上法庭,法庭判决该网站向吕中楼赔礼道歉并赔偿1万元经济损失。
此事一直纠缠,什至惊动了时任山西省长于幼军。
显然,在这件事情上,吕中楼并不心虚,新金融记者从他身边人处获得主要告状者潘新建的电话,并拿出沁水县、晋城市、山西省5次就这一问题做出的调查、汇报、说明及回复文件。
“晋城有一些人专门告状,背后有人给他们支持”。有人曾经专门在香港召开会议,并出书质疑吕中楼,好几个网上的名人都去了。
2009年之后,沁和集团总经理一职,变成了与吕中楼同为人大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赵学锋。
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吕中楼之前的曝光率其实很少。
低调、儒雅,他旗下的沁和能源集团一家企业,年利润接近20亿,利税超30亿,却从未在任何富豪榜上看见他的名字“煤老板中的另类”,有人这样评价吕中楼。
在他担任董事长的中外合资企业里,庆祝建党90周年的标志被挂在网站最显眼的位置;
很靠谱,有理想有正义感,山西煤老板像他这种人很少的,身边人则不吝赞美之词。
“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转移资金、为外逃做准备”在反对者眼里,吕中楼呈现的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山西晋城官场地震 能源首富疑涉800亿国资流失
2012年05月07日14:23来源:央视网
“800亿国资流失”传闻背后两个富豪PK
新金融记者 彭俊勇 北京报道
“侵吞800亿国有资产”、“跑路”传闻、与山西能源首富之间的恩恩怨怨,一次次将沁和能源集团董事长吕中楼推上风口浪尖。
围绕着这位有着中国学历最高的煤老板之称的商人,举报、查账、辟谣、领导批示、商战恩怨等等连续不断上演,当年煤矿改革留下的争议背后的PK,至今无法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