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网 - 经典养生 健康生活 - 猎奇

视频:公务员该不该加薪

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资待遇 2014公务员待遇和事业单位待遇
再做“92派”?


在高压之下,除了零星的官员下海,一股辞职的暗流正在一些基层公务员中涌动,最明显的例证是,在豆瓣小组、QQ群里,公务员辞职的小组比比皆是。


今年年初,一篇《上海80后公务员辞职自述》在网络引发热议,他在文中的描述,或许可以代表许多年轻人想要逃离体制的心境: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而人生却已步入而立之年,在那一刻,深深感觉到自己是loser……公务员像极了温水中的青蛙,慢慢不知不觉被煮熟了,如果当年直接扔热水里头也就跳出来了。被短暂的安逸消磨了奋斗的勇气,最后成为机关里那些碌碌无为人中的一员。


李飞是其中一个公务员辞职QQ群的管理员,他也是因为受不了体制内的各种压抑才逃离的。离职前,他是西部某市下边的区人事局官员,现在是当地一家小农药种子公司的销售主管。


离开后,李飞最大的感受是,比以前开心了,价值也得到认同了。“在政府比较务虚,但是企业很务实,只有一个标准,就看你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李飞说。


但是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公务员来说,在辞职问题上更加审慎,养老金是很多人考虑的决定性因素。在现有体制下,如果一个公务员要离职,就等于要净身出户。“如果我走了,一分钱退休金都拿不到。过去20年就等于白干了。”于波说,如果把之前的养老金给我补上,我立马走人。


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一直以来都饱受外界诟病。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并未进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是由财政直接掏钱发退休金。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1900元,但同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是其2到3倍。


据《财经》杂志报道,人社保目前已经酝酿养老金“并轨方案”。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主体将由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构成。但学界普遍预计,整体上不会有大的调整,因为改革阻力太大。


当养老不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些人的离开便显得水到渠成。据了解,2013年,在西部某市,有一百多名中年官员集体下海,退休金照发。


他们的离开,源于一次难得的机遇。该市官员丁明回忆,2013年,该市新设了一区,但上头要求不增加编制,所以市里发出公告,动员连续工作30年以上的老同志提前退休,腾出位置给年轻人,允诺待遇和养老不变。出乎丁明预料的是,报名相当踊跃。


“这些官员大多前途一片大好,五十来岁,以前都是挤破头,托关系,搞升迁的,现在发现当领导连吃喝的权力都没有了,加上觉得官场人际关系太复杂,也就没了兴趣。”丁明说,其中最大的官,是该市市委办主任。


辞职对于一个有着一定级别的官员而言并不容易。最常被人提及的一个案例是2000年,中国世贸谈判代表齐红儿想辞职下海的故事。一开始,组织上不让,理由是她的工作涉及国家机密,按规定必须在外经贸部其他不涉密岗位工作一年,度过保密期后才能辞职,否则将按辞退处理。但齐红儿去意已决,果真就被辞退了。这意味着她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公务员序列。


上述市委办主任最终还是去了一家企业,年薪几十万。在这波辞职个案中,一般都是去企业打工居多。“去房产公司、会计、律师等行业的居多。”李飞说。


这跟1992年那波下海潮中的官员多少有些不同,他们中许多都是单干。现在耳熟能详的企业家陈东升、冯仑等人都是那个时期下海的官员,俗称“92派”。有人曾这样描述92派的典型特征: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理想主义情怀,1980年代末期走出体制。


1992年的中国,遍地是机遇,“国退民进”的大氛围让很多年轻人无法对下海说不。据当时人社部的统计,1992年,有十万公务员下海,一千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之后的十年,公务员并不吃香。


直到2003年,“国进民退”风向转来时,人们才一夜之间发现,还是体制内的吸引力要大。所以当2003年新的一批官员下海时,创业门槛已经在抬高。这批官员大多是因为1998年各地机构改革减员后下海的,干的大多是高级打工仔。而现在创业的门槛跟十年前又无法同日而语。


南方周末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可见,十八大以来下海的十几起个案中,创业者寥寥,大多是去企业谋职,从地区分布来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最多,达7名之多。


后一页   1   2   3   4   5   6   后一页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