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吐苦水” 收入“高”度不够
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乡长赛勐算了一笔账: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2984元,最近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总价30万元,贷款20多万元,每月还贷压力巨大。“由于收入低,很多年轻人来乡镇干一两年,就走掉了。
(视频:公务员该不该加薪)
我觉得国家应该对表现优秀的基层公务员进行奖励。”赛勐说。
辽宁省某市的处级干部华苏每月拿到手的薪水5000多元,其中包括1000多元交通、通讯等补贴。
“我干了20多年,收入还可以,但对于入职时间不长、级别不高的同单位的公务员来说,每月拿到手的收入也就3000多元。”华苏说,这个收入就显得并不高甚至有些低了。
33岁的国家某部委正科级公务员张然对此显然深有体会。“在北京每个月把房补、交通补贴等全算上5400元。你说算是高收入吗?”张然说,国庆、中秋没有过节费,年终奖就是第13个月工资,1900元左右。
公务员:养老金并轨后若把之前养老金补上就辞职
2014年05月23日 10:53
来源:南方周末
原标题:金饭碗、铁饭碗、粗瓷大碗
公务员的新焦虑症
编者按:2013年以来,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腐风暴、福利改革……催生了公务员的新焦虑症,越来越多的官员跳出体制,酝酿第三波官员下海潮。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公务员热”的退潮恰恰说明市场正在起决定作用。
这是一个既好又坏的时刻,在公务员普遍焦虑的同时,这个群体也在进一步走向规范和职业,将一些怀有特殊预期的人挤出去,最终推动改革。
继1992年和2003年之后,中国或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第三波官员下海潮。“国考”也在降温,2014年公务员报考人数比去年下降了36万。
高压之下,基层公务员神经长期绷紧,但这并未得到大范围的重视。
“大领导如果一出事,整个系统都会面临洗牌。首当其冲的是,工资待遇肯定会进一步被削减。” 王斌说。
“高层希望通过这两年的肃贪将公务员职业复归平常,将一些怀有特殊预期的人挤出去,才能推动改革。”
在体制内浸淫二十多年、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于波,从未像今天这样想要离开这个体制。“八项规定”刮走了逢年过节的购物卡,曾经引以为傲的社会地位和面子也受到挑战。
身为中部某市工商局副局长,于波以前无论走哪,别人都会敬他三分,现在,谁都可以调侃他一番:于局还好吧?没进去吧?
“既没有利益带入,又没有正面形象,你觉得我继续待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波说,只要公务员养老金并轨,他就立马辞职。
他身边已经有不少人在付诸行动,其中不乏一些大的领导,比如该市建委的一位副主任去了某知名房企。在全国,也不时传出公务员下海的零星个案:2014年3月,杭州市金融办副主任俞胜法加盟阿里巴巴。2013年10月,全国人大信访局副局长黄力群去了一家律所。东部某市的法官出走太多,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发文要求警惕法官辞职。舆论预测,继1992年和2003年之后,中国或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第三波官员下海潮。
但是在风声鹤唳的官场,更多的人像于波一样,选择继续观望,在辞与不辞之间挣扎。浙江省心理医生赵国秋发现,八项规定推行的最近两年里,找他看病的公务员比过去明显增加。赵从2007年开始一直担任浙江省“公务员心理援助项目”牵头人。他主导的最新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不够高,幸福指数不够高,压力比较大,职业倦怠的分数比较高”,比2007年调研时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