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早在2008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近年来多项调查显示,享受带薪年休假的职工一直在50%左右徘徊。“公司没有这项福利。”在北京一家房产中介做业务员的李志国说。
据了解,在市场经济国家竞争性企业内部,社保之外的福利支出通常可占工资总额的20%—30%。而我国企业大大低于这一水平。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企业员工除社会保险之外福利支出不足工资总额的10%。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中心发布的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显示,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为65.37,处于基础水平,福利保障的总体覆盖面较窄,项目不够丰富。其中员工规模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福利待遇最差。
有企业主曾表示,基层员工只想涨工资、对福利没兴趣。常凯表示,这种情况在前些年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时期曾经存在,但近两年已经在转变。随着员工保障意识提高、各地出现招工难,员工逐渐开始看重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保障。
员工如何为自己争取福利?常凯认为,福利太低或约定的福利没兑现,员工有意见可以理解,但不宜采取停工等方式,工人自身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在非公企业,应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制度,引导员工参照同行业其他可比性企业福利水平等,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通过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等明确应享受的福利。“协商的路径畅通,相信工人不会与雇主发生冲突。即使福利下降,只要真的是企业经营遇到困难而不得已为之,工人也会理解的。”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认为,要真正实现中小企业福利的提高,单靠员工努力、监督企业是不够的。“政府应该进一步减免税费,给小微企业多一些利润空间。现在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加起来能占工资总额约40%,小微企业在完成这部分支出后,还能有多少余力去做更多个性化的员工福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