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车改要想达到减少开支、杜绝腐败等目标,还需要积极推进、严格落实。此前,部分地区在车改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2008年前后,常州市尝试车改。该市一名公车司机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大一点的乡镇,车改前有八九辆车,加上司机工资,全年开销是60万到90万元之间,但车改后200万都不够。因为,车改以前的费用主要包括驾驶员的工资、维修费用、汽油费、养路费等。车改后虽然车少了,但每个人都有补贴,补贴很高,公务员很多,加上其他的一般办事员,补贴费用就更多了。退居二线的干部也要发补贴,比如55岁退下来的也一直要发到60岁以后。这笔费用是相当大的。”据他介绍,当时科级官员买车每人还给补贴16000元,后来处级干部也想参加车改领取补贴,但报到省里没批下来。
宋小林说:“对上,他们说因为驾驶员解聘或转岗节约了工资支出,所以公务用车开支节约了很多,实际上,驾驶员都是正式工,他们的工资也是要安排的。总之,开销不但没有减,反而增加了很多。”他说,在常州,很多人领了补贴还想方设法让单位派公车,车改相当于没有改。
温州、杭州等地现行车补“偏高”
从1997年至今,全国多个省份的地市、县区都曾高调车改,南京、杭州、温州、常州等地被认为是车改动静比较大的城市。
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前几年改革的时候,浙江的补贴最高能到3000元一个月,常州要稍微低一点,补贴从最下面到科级官员400到2500不等。”
据了解,浙江温州现行标准分7个档次,从科员、办事员到正县实职,补贴标准自300元到3100元不等。由于最高标准达3100元,远高于城市最低工资保障标准,温州模式一度受到质疑,被称为“三高车改”。
与温州类似,杭州现行补贴标准分9档,其中正局级2990元/月,正处级1600元/月,科员、办事员及其他人员350元/月。
叶青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杭州正局级补贴2990元,就是偏高了,我很久之前就估计中央的方案不可能这么高。”。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尝试联系浙江一名处级干部采访,他表示,他们的补贴过高,现在领导压力很大,不方便多说。
宋小林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车改的关键是国家要节约开支,对领导干部有制约作用,但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受制约,“之前的补贴标准都是他们自己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