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所有的军队一样,在打了胜仗之后,各个部队都要争功。在孟良崮歼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华东野战军的几个纵队争功争了几十年,都说是自己击毙了张灵甫。可是,那些站在总统府大门上威风凛凛的解放军战士是哪个部队的?几十年来居然无人认领,岂非咄咄怪事?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在长达五百多公里的江面上,分三路突破。东集团以第三野战军的第八兵团(陈士渠部)和第十兵团(叶飞部)为主力,从镇江、江阴一线突破。中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的第七兵团(王建安部)和第九兵团(宋时轮部)为主力,由芜湖一线突破。西集团由刘伯承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在安庆一带突破过江。按照粟裕的作战方案,东路和中路突破之后,形成钳型攻势,从两边包抄南京。
这几个主力兵团在淮海战役之后都接受了一些国民党起义或投降的部队,在淮海战场起义的张克侠部编为32军,隶属八兵团。何基沣部编为34军,隶属八兵团。在济南起义的吴化文部编为35军,隶属七兵团。这些军队的战斗力虽然远不如主力,可多少也能起些作用。吴化文的35军被部署在长江北岸的三浦(浦口、浦镇、江浦)。
吴化文这支军队非同寻常,背景极其复杂。吴化文,山东人,1920年投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由于作战勇敢,累功升任师参谋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变。
1930年倒戈,背叛冯玉祥,投奔军阀韩复榘。
1938年接受蒋介石改编,任旅长、师长。
抗战初期,他曾经率部在泰安等地与日军作战。此后,与八路军不断发生摩擦,残害共产党人和抗日人员。
1943年,他投靠汪精卫,当了汉奸,被委任为日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协同日军进攻八路军。
1945年5月,吴化文率部投靠蒋介石,摇身一变,被任命为第五路军司令。
1947年3月,吴化文带领国民党整编八十四师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1948年4月,他率部进驻济南,归王耀武指挥,防守济南西线。
194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济南。吴化文在9月16日率两万名官兵战场起义。1949年2月和解放军的鲁中南纵队合编为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下属的35军。
仅仅两个月后,吴化文这支部队被派往浦口,在战略部署上并没有打算起多大作用。哪知道,东西两路突破之后,国民党守军司令汤恩伯吓坏了,急令南京守军撤退,准备固守上海。国民党军队连夜撤退,南京顿时成了真空地带。吴化文何等机灵,见机行事,立即带兵渡江,一枪不放,长驱直入。老天呐!他对这里太熟了。以前他在这里接受过汪精卫的召见,聆听过蒋委员长的指令,熟门熟路,根本不用向导,一点儿弯都不绕,直接赶到总统府。总统府的守卫早已树倒猢狲散,跑得踪影皆无。1949年4月24日,35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总统府,拣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苏军攻克柏林时,死打硬拼,前仆后继,多惨烈啊!谁能把红旗插上希特勒议会大厦,谁就是英雄。如果他们听到吴化文的战绩恐怕都会气得吐血。
由于种种原因,第35军于1950年1月撤编。从组建到消失,35军存在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是解放军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军队。从此,攻占总统府的战功就再也没有哪个部队来认领,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战斗英雄回忆说,是他和战友们把红旗插上了蒋介石的总统府。
历史经常和人们开玩笑。
南京总统府中发生的故事让人琢磨不透。
代表资产阶级的孙中山和蒋介石是那么俭朴,代表农民的洪秀全是那么腐败、奢侈。
把红旗插上总统府的士兵不久前还是国军。立下头等大功的部队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历史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本文摘自《万里山川万卷书》,徐滇庆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