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的呼吁
新泻青陵大学心理学教授碓井真史,就网络集体自杀事件分析表示说:在网络中相识然后集体自杀,就像日本有名的“自杀名所”一样,因为出了名,所以范围会扩大。虽然在以前就存在,中学生中有因为同情朋友而自杀的连锁现象。但而今的集体自杀特征却是:并不是想和这个人一起自杀,而只是想找人一起自杀,对方是谁并不重要。
自杀网站里议论的死亡话题,从某种角度上说对防止自杀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倘若这种话题的内容具体到了时间、地点,便是一件有非常危险的诱惑的事情了。碓井教授说:“那些没有能力与勇气一个人自杀的人,将会因此卷入到集体自杀之中。”他呼吁,“有必要组织更多的像‘生命电话’那样的团体,利用网络进行自杀预防活动”
社会评论家赤冢行雄则表示,最近在自杀前通知其它人的事件在增加,这是自杀者们希望媒体报道引起重视与轰动。是自杀者们的一种表现方法。昭和初期,在伊豆大岛的三原山,曾经有女学生自杀,此后在三原山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自杀事件。相继发生的网络集体自杀事件也是这样具有连锁性的,因此尽快做出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作家唐泽俊一也认为,网络是最能让年轻人敞开心扉的场所。在网络上,只要你同意对方的想法,就可以联系,不同意,就置之不理,所以在网络中沟通是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回应时,也有一种被理解,被认可的快感。其结果,就是产生一种非理性的连带感。集体自杀也正是这种连带感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