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女儿一般不叫公主,而称格格。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即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其他嫔妃所生之女称“和硕公主。
翻开清宫医案,披阅清代史书,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清代的格格极少有生儿育女者,并且十之有九得了相思病而死亡,因为她们平日很难见到自己的驸马一面,即便在晚上也很难与驸马同床共枕,随意行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悖天伦常理的现象呢?
原来,清朝格格们出生后,一般都由奶妈喂乳照料,难得与生母见上一面,自出生至婚配,母女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尤其甚者,每当格格出嫁,都由皇帝赐给专门府第,驸马只能住在府第外舍。如果格格不召幸的话,驸马是不能随便进府与公主同床共枕的。
但格格每召幸一次驸马需要花费很大的周折,要花许多银钱贿赂管家婆奶妈,才能如愿以偿。如果格格不贿赂奶妈,即使格格宣召,奶妈必寻找借口多方阻拦,甚至责以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