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网 - 经典养生 健康生活 - 今日头条

荣兰祥发家史:农民变身校长

荣兰祥背景 荣兰祥早年是干什么的

荣兰祥妻子表示,创业的时候就是我们两个人白手起家,结婚的时候他连个房子都没有。他是从我爸爸那拿了500块钱,连路费都没有。一开始我们两个都会手艺嘛。当时我们也没想要做多大的生意,就是抱着踏踏实实做事的心态。到最后也是国家的形势(好)。我也没想到蓝翔会像现在(这么大)。

荣兰祥背景 荣兰祥早年是干什么的

荣兰祥背景 荣兰祥早年是干什么的

发家史:夫妻自任老师白手起家

从某种程度上说,荣兰祥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以前是河南虞城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农民,上世纪80年代初离开老家,前往郑州学习油漆和沙发制作技术。

1986年荣兰祥经人介绍与孔素英相识结婚。孔素英说,虽然荣兰祥家里是地主成分,家庭贫穷,但她看中他聪明灵活,能吃苦,会做事。“结婚时他身无分文,连我们结婚的新衣服都是我亲手做的。”孔素英称。

孔素英表示,荣兰祥确有一种生意人的嗅觉。由于自己会油漆,媳妇学过缝纫,荣兰祥就想到济南去开培训班。1986年两人向孔素英的父亲借了500元钱来到济南。他们找遍了全市的学校,最终在济南57中找到培训学校的场地。

与公开资料显示的1984年不同,孔素英告诉南都记者,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蓝翔技校的前身)成立的时间是1986年。两人租了57中的数间教室,专业只有两个:油漆、沙发制作和缝纫。油漆和沙发制作是荣兰祥教,缝纫课老师就是孔素英。头一年因为招不到学生,两人还承包了学校的食堂,一边做饭,一边招生。

生源渐渐多起来后,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到了济南宝华街,多加了一个专业—摩托车培训班,一个当时很时髦的专业。

改革开放初期,技术培训有大量生源基础—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后产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农民开始产生了进城务工的意识,加之城镇化的建设,学生越来越多。孔素英说她也越来越辛苦,既要给学生上课,还要养育孩子。她多次挺着怀孕8个月的肚子上课,上完课还自编教材,再拿到印刷厂去印。但彼时再辛苦,看到逐渐成长的学校,她也会感到欣慰。

1989年左右,是蓝翔技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彼时,恰逢部队搞“三产”热潮,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被部队收购,荣兰祥由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学校的实际管理者,法定代表人是部队的一名官员。

前一页   1   2   3   后一页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