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斤事件报道
广西卫视公益节目《第一书记》在扶贫活动中报道,广西隆林德峨镇14岁男孩杨六斤,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爷爷奶奶相续去世,独自生活,每个星期从堂哥那里领10元生活费兼零花钱,常吃野菜充饥。在恶劣坏境中生存。
事件反响
经媒体报道后,深圳康桥书院校董助理、国际高中部副校长陆卡娅,看到杨六斤故事的视频,去广西把杨六斤带到深圳康桥书院,由学校资助他读书。 6月19日,德峨镇镇长、新街村学校校长及杨六斤堂哥杨取林一起赶赴深圳带杨六斤回广西。
杨六斤公布在电视上面的中行账号,收到了几十万捐款,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杨六斤的个人账户获得了巨额爱心捐款,截至2014年6月25日已达到500多万元。
事件误读
杨六斤被两位爱心人士接到深圳,由学校资助其读书。可是,杨六斤刚刚适应深圳的新生活,杨六斤堂哥、镇政府干部、原学校校长来到深圳,要求将杨六斤带回广西,表示杨六斤已经是公众人物,需要他回去处理事情,包括捐款。来人执意要将其带回去,理由则是需要他回去处理捐款等事务。
事件发展到2014年6月23日,网上出现《孤儿被报道后赴深圳就读 当地政府欲将其接回》等报道,“镇政府抢杨六斤”在网络疯传。
杨六斤真实生活曝光
2014年6月26日下午,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饿镇新街村小学,放学后,六斤在学校食堂吃饭。校长杨继勇说,像六斤这样,生活波折和凄苦,在整个村里甚至镇里都是不多见的,学校一直很关注杨六斤的情况,他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补助,还有低保,也一直有公益基金支持他,每年1340元,该笔善款主要用于杨六斤日常生活开支。堂哥杨取林每学期在邻居处存放500元给杨六斤读书,杨六斤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同时,周一到周五六斤都住学校,生活其实并没那么困难,而去深圳带回杨六斤,是应广西某电视台要求,同时接他回来参加期末考试。
广西隆林贫困男孩杨六斤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无数国人,在几十天内就获得500多万元的捐款。但随着“广西独居少年吃野草”新闻的持续发酵,杨六斤更真实的生存状况被挖掘:并非独居4年,吃野菜是当地习惯……虽然并非当初报道那般艰苦,但真实的杨六斤的确生活在贫困线上。而针对当地电视台有关报道有夸大嫌疑的指责,相关节目编导回应称,“可能出现沟通上的问题,导致了部分错误”。(图/南方都市报)
2014年6月26日下午,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饿镇新街村小学,终于放学了,六斤拿着球拍找同学去打球。杨六斤在校很活泼,下课后会参加体育活动。(南方都市报 陈文才)
2014年6月26日下午,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饿镇新街村小学,放学后,六斤在学校食堂的窗口等待打饭。(南方都市报 陈文才)
2014年6月25日上午,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饿镇新街村马排屯,一头黑猪从杨六斤堂哥的老房子前经过,六斤来这里一直都和堂哥一家人住,但只住了三年左右,2014年的3月堂哥才出门打工,六斤也就周末才回来这里住,并非独居好几年多。(南方都市报 陈文才)。
2014年6月25日上午,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饿镇新街村马排屯,离六斤和堂哥住的老房子三四米外就是六斤舅舅的房子,杨六斤周末回到家,要是堂哥不在家,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舅舅家里吃饭,很少自己做饭。(南方都市报 陈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