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的孔泉,妙语连珠,尽职尽责。而生活中的他,则是同学和同事眼中重情重义、文采飞扬的“老孔”。2001年,孔泉就申请了校友录,使过去的同学有了交流的平台。002年6月,母校北外附校网站上,又是孔泉建立了法小三班(法语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录,并当上了“版主”,他对母校、对同学的真挚情义,渗透在每一段文章的字里行间。
何建华是孔泉在北外附校时期的班主任,在何老师的眼中,小时候的孔泉不仅聪明,而且淘气。外交部骂哭日本记者
1965年,9岁的孔泉经过层层筛选来到附校读三年级。“当时外交部有个指示,这个学校就是要培养外交官,招生的比例男生数量要大大超过女生。”
因为培训目标明确,入学标准自然格外严格,要经过政审、面试、复试(笔试)多道关,“可谓是千里挑一”。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入校后的淘气天性自然不可避免。
“孔泉给我的印象是挺‘冲’的,对班上小干部的表现如果他认为做得不对,不管老师喜不喜欢,他都敢批评。”何老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当时孔泉经常因“不守纪律”被批评,“上课爱发言,那时候不提倡讨论,但他爱讨论,而且经常和同学争论。”
中国外交部骂哭日本记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就保钓人士烧毁日本国旗答问实录
日本记者问:请问您对保钓人士烧毁日本国旗如何评价?
孔泉答:我们注意到此事,北京市环保部门已经对上述人士在北京市区焚烧垃圾,造成市区空气污染进行调查。按北京市有关焚烧垃圾的处理规定,可能会处以较高金额的罚款。我们建议并呼吁,以后不得随意焚烧此类垃圾,应在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处理这样的垃圾物品。
日本记者:你们中华网上还有人说我们的神社是神厕,真是太过分了!
孔泉: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但我感到困惑的是:不是厕所,你们首相天天去干吗?
日本记者:我抗议你污蔑我们的神社!
孔泉说:那位日本记者,请你站起来说话。
小日本:我是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