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在此处扎根,种田、畜牧、打渔,他们自给自足,生活平静。从湖南汉寿来的余家是迁入农场的其中一户人家。1968年,余家的三儿子余刚在此出生。
1987年,19岁的余刚考上北京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机关工作,成为农场所有人的骄傲。又过了一些年,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工作的余刚成为一位中央领导的秘书,此后一路相随。整整27年后,余刚46岁的时候,他出现在中央纪委的通报名单里。
2014年7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一则通报打破了农场的宁静: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余刚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称,经查,余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
余刚的三叔余则运听说了这个消息,显得十分痛苦,十多年前,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如今,侄子也深陷囹圄。余刚的二叔的女儿、堂姐余辉听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却是“高兴”。
国务院小余
1987年到1991年,这是余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四年。这年9月,人大法学院招了两个班的本科新生,一个是经济法专业,一个是法学专业,余刚,就是法学班上的一员。“他那时也算是系里的才子了,好像还听说是他们当地的高考状元……”提起余刚,一位来自人大87级经济法专业的校友这样向澎湃新闻描述。
据他透露,大学前两年,两个班经常一起上公共课,住宿也是一幢楼的楼上楼下,大家自然比较熟络。在高分考生云集的人大,余刚不是班干部,也不算很张扬,反倒是能给人留下一种“湖南人就是很聪明”的印象。
大学毕业后,余刚和他的大学同学,尤其是留在北京的,也时常小聚。“他似乎还是个热心肠。”这位校友向澎湃新闻表示,曾经也有同学找余刚帮忙,一般情况下,他都会出手相助。
据李成英回忆,1991年从人民大学毕业之后,余刚面临两个工作分配的选择,一个是去铁道部下面的法律机构,另一个是国务院法制局。
国务院法制局于1986年成立,由原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和国务院经济法规中心合并,属于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全面负责国务院的法制行政工作。
李成英很关心余刚毕业后的去向。他告诉澎湃新闻,“当时,余刚的第一志愿是铁道部,我提出自己的建议:去铁道部的下属机构,对将来的发展不及去国务院这类中央机关作用大。”
最后,余刚听从了李成英的建议,选择了国务院法制局。工作不久的余刚还是会和老师们聊起工作的事情。余刚曾告诉李成英,在国务院法制局工作期间,他经常跟着领导去各地视察。有一次,时任国务院法制局局长还委托余刚代表他去云南开会,要他“只听不表态”,回来再向局长汇报工作。
在老师们看来,这也代表了领导对他的信任。
陈守凡也向澎湃新闻回忆起余刚当年亲口讲的一个小故事。当年,余刚曾出差到河南郑州,河南省委一个领导在郑州请他吃了饭。在吃饭的时候,领导还给余刚劝酒:“小余啊,喝酒啊!”不过,那时才工作不久的余刚还不会喝酒。
在国务院法制局工作了几年后,余刚调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具体分工,秘书三局主要负责办理教科文卫、政法民政等社会事业的文电、会务、督查,以及联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军队等方面的工作。
2001至2002年间,余刚也曾在广东江门下辖县级市鹤山市挂职副市长。之后,余刚回到中央。据余刚多位亲友回忆,大约从2005年起,他开始担任一位已退休的中央领导秘书,直到被调查。
十八大之后,与余刚一样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的人还有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华林、四川省委原常委郭永祥、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和已经失去联系的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定成。
这五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均担任过上述已退休中央领导不同时期的秘书,因而也被媒体称为“秘书五人组”。
从余刚个人简历看其是谁的秘书
余刚(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来源:百度百科)
余刚,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2014年7月2日,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被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后双开。
中文名余刚
国 籍中国
职 业公务员
主要成就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