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众属于“太会做官的人”。“他在来萍乡的第一次公开讲话中,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全国最大的镇,跑到全国最大的乡,(官)越当越小。那我在这里再熬上几年,看看能不能熬出个头。”刘崇列席了那次全市干部大会,他觉得当时的陈安众虽是在发牢骚,但也在向外界表露心迹:日后至少能当上副省级干部。
“自视甚高”的陈安众在任职景德镇市长期间,因为“经济发展思路不同、势单力薄”,与当地一位主要领导摩擦不断,一度非常被动,但后凭借其在高层积累的人脉,获任萍乡市委书记,“一直志得意满”。
来到萍乡,陈安众吸取了自己在景德镇的教训,着力深耕萍乡官场。据刘崇回忆,陈安众在其任内提拔了近百名县级干部,“我们把干部任免文件叫做开处方,陈安众有段时间,接连开出好几张处方,不是破格提拔,就是超前提拔。那些被提拔的官员都感激他,所以他每次的干部考评打分都很高。”
陈安众另一个“优点”是“不搞人”。刘崇一直想不起来,陈安众在任内有过惩办官员的记录,但他记得,陈安众在一次萍乡科级干部大会上叮嘱下属,“大家一定要自律,我知道,你们混上个科级干部都不容易。”
陈安众的“太会做官”,还有更为醒目的注脚。2003年时,一位萍乡籍学者了解到芦溪县武功山拥有十万亩高山草甸,便将自己希望开发武功山的想法告知萍乡市政府,并赢得陈安众等领导的认可。“我之后开始招商引资,把两位商界朋友请来开发。在陈安众的支持下,这两位朋友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揽子的开发合作协议。”这位萍乡籍学者说,但让这位萍乡籍学者想不到的是,次年4月,这些协议被一纸传真给摧毁。在这位学者看来,陈安众虽然也对项目加以肯定,但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关系,而又与他个人利益无关,他就不愿拿出决断力。据这位萍乡籍学者透露,武功山开发项目涉及当时萍乡一位实权派地方人物。
对外来者陈安众而言,与地方实权派打成一片显然更符合他的长远利益。上述实权派官员的亲属在萍乡滨海路中央位置修建别墅,这一地块夹在两个公园之间,称得上是萍乡之肺,但这一项目被当地一位同样由外地调任的主要领导指示拆除。
据接近萍乡官场的人士透露,陈安众彼时正大兴房地产,而这位外来高级官员的一些政策对与其关系密切的房地产商不利,他顺势转向。于是这位从外地调任的主要领导,虽然工作很认真负责,但只干了两年有余即被调走。
“这位接近萍乡官场的人士透露,陈安众“爱帮忙”,不仅其身边的湖南籍商人越来越多,萍乡各路官员也在想方设法讨好陈安众,“有一年,大家听说陈安众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回家,纷纷揣着红包跑去北京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