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一个小巷里,不足30平方米的两间门面房,分别被当成了厨房和卧室,月租300元。
厨房里,一个60岁男人刚热好午饭:一块窝头、一个馒头和一碗剩稀饭。街坊们竞相努嘴:“他叫赵作海,被判错案坐过牢。”
这里是赵作海和老伴李素兰目前生活的地方,他们已在此居住超过大半年。
而在40公里外的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镇赵楼村,赵作海家的两扇红色铁门正被一把生锈的铁锁把守,院里地砖上已生出一层青苔。
误入传销 做生意又折本
还剩下30多万元。李素兰的一名老乡向赵作海提议,让他跟自己去宁夏卖门窗。在宁夏,赵作海拿出15万“投资”。但他并没有见到什么门窗,而是被告知做“传销”更挣钱。
“投资”失败,赵作海无奈回村。没多久,李素兰又与儿媳发生冲突,赵作海索性带着李素兰搬到了商丘。
在商丘,夫妇俩又产生了转包旅社的想法,赵作海又拿出2.8万元,盘下了一家旅社。旅社共有十多间房,内设床铺、被褥、风扇和电视。双人间30元一晚。
赵作海认为,旅社条件不赖,价格低廉,生意理应不错。但现实却是,除春运时入住率说得过去外,整个夏天几乎无人入住,营业额甚至连水电费都不够缴。在经营了11个月后,旅社最终关张。一算账,又赔了两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