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5种人,你是哪一种?
根据数千份问卷调查结果,并依据目标解析学理论,将大学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请各位对号入座。分类的目的在于,唤醒大家的目标意识,让大家粗略认清一下自己,当然认清自己不光这么简单。
第一类、正确目标型,这一类人不多,约占大学生总数的8% (www.jing55.com)(www.jing55.com)
表现为,要么醉心于自己的专业,并以专业为职业目标而努力,比如秦希燕能一口气能背几千条法律条文,最终成为十佳律师;要么在专业之外找到明确目标,并能将专业之外的东西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比如徐小平老师案例中的广播工程专业的蔡鸣飞就凭魔术扬名吃饭。
这类人能够认识自我,目标明确,而且兴趣和目标统一,所以生活充实,精力集中,很快成为佼佼者。
看完这一条之后,你别以为自己就是这种类型。扪心自问,你真的醉心于你的专业吗?你能做到像袁隆平那样不论沉浮跌荡贫困疾病衰老都坚持自己的专业爱好吗?或者,你知道你在专业之外还能做什么才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吗?
不知道,就别往这个队列靠。
第二类、错误目标型,这类人约占总数的15%
表现为,要么不喜欢本专业,但是又要去死记硬背拼成绩拿奖学金,或者拼命过四六级,或者盲目考研;要么把不能当职业的爱好兴趣等作为职业目标,比如一个身高不足165但对篮球狂热的人告诉我说他要打篮球吃饭,一个喜欢低吟浅唱卡拉乱K且对迈克尔杰克逊狂热但从没参加比赛和获奖(也没看出其他天分)的人居然说他要出专辑开演唱会。
这类人产生错误目标的原因:不认识自我,往往眼界狭隘,头脑偏执。
后果:目标的错误,兴趣的偏颇,能力的局限,使得这类人要么过的痛苦,要么注定失败,无论干那行都不会有太大成就。例证:很多考上研之后就混日子的人,很多在工作上蝇营狗苟混日子的人,究其本因,就是因为目标不明。表面上看起来他们过的很悠闲,其实内心的漂浮才是真正的痛苦。
解法:此类人有一定的上进心,肯发奋,有激情,只要给他们纠正目标,还是会有所作为的。